见字如面散文 木心何人

htry5hjF7352024-04-21 00:50:06

一、见字如面和朗读者

问题一:《朗读者》是抄袭《见字如面》吗?《朗读者》是作为董卿从业21年来自己职业生涯的又一新起点,整个节目从初步的想法到完成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而《见字如面》9月份第一次出现在网络平台,12月份直接上线,可见它并不是“抄袭”,并且两个节目的体现完全不同。

《见字如面》是来找不同的明星专门朗读书信,书信是都准备好的,看的便是明星的台词功底,来感受不同时代的情感。

但《朗读者》是邀请明星来分享自己的故事,节目每期一个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故事,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故事。

由此可见,不管是从立意还是内容,两个节目都是不同的。

问题二:《见字如面》和《朗读者》两者差异,哪个更好个人更喜欢后者,后者会讲述朗读者自己的故事,然后分享的文字契合度更高

问题三:朗读者和见字如面有什么区别,朗读者为什么这么火都是炒作的结果。

问题四:朗读者好看吗?这档节目跟《中国诗词大会》,还有之前爆红的《见字如面》气质相仿,豆瓣评分高达9.3。“才女董卿”再次发力,请来演员濮存昕、世界小姐张梓琳等人,把自身的故事融入经典作品中,温文尔雅地给了大家一碗文化鸡汤。

令我震惊的是,董卿真是有粉丝的。不是大家喜欢一个还不错的女主持人那种粉,应该也不是水军,而是真卿吹!

在豆瓣关于《朗读者》的微博和其他一些微博下边,卿吹们和拿《见字如面》作比较、质疑节目抄袭《见字如面》的网友撕了起来,老认真了……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承担制作,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黄金时间联合播出。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

《朗读者》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来到现场,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并倾情演绎来自朗读者文学顾问团的国家顶级文学家、出版人、专家、学者精心挑选的经典美文,最终节目将会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

《朗读者》是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20多年电视经验的一次全情绽放,她不仅担纲节目的主持工作,还首次以制作人的身份转型大型电视节目的幕后制作,呈现出不同于以往主持人的另一面。董卿表示《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们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观众遇见了大千世界。

问题五:《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为什么火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年伊始,一批有内涵、高品质的电视文化类节目纷沓而至,火爆荧屏,直抵人心。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捕捉灵感和素材,已成为越来越多广电工作者的共识。从分享知识和智慧的《百家讲坛》,到探寻文字诗词之美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中国诗词大会》,再到以人生感悟传递主流价值观和正能量的《朗读者》《见字如面》,这些电视文化精品坚定文化立场、坚守文化品格,萃取中华文化基因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凝聚中国精神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润物无声中成风化人,展现了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既收获了较高的收视率,也赢得了观众的口碑,社会反响热烈。原因如下:

1、随着广大受众价值观念的转变和审美层次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观众渴望通过精神上的共享共情共鸣,获得文化滋养和审美愉悦,文化类节目巨大的市场需求,有着比以往更坚实的受众基础、更强劲的内在动力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为广播电视注入更深沉的精神力量和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既要有文化知识的传播推广,还要有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的传承弘扬,更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辩证取舍、科学扬弃,推动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要提倡创新精神,防止简单模仿导致的千篇一律,警惕一哄而上导致的跟风同质化,也要发扬工匠精神,克服急功近利导致的快餐式消费倾向。

问题六:《朗读者》和《见字如面》再火,能治好中国人的阅读贫困吗阅读是需要时间和闲暇的,若一国民众还处在一种大范围的疲于奔命状态,为基本的物质条件和保障殚精竭虑,要求他们多花些时间读书,终究显得强人所难。

问题七:朗读者3月25日的观后感如今人们在综艺电视节目上消磨的时间毫不亚于影视剧。有人说类似《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这样弘扬文化的综艺类节目的出现,预示着真正优质的“中国综艺”,终于从《跑男》等真人秀节目所开辟的流俗泥沼中脱颖而出,并有望将主流的电视节目观,引领到一个传播文化、更具深远意义的层面。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作为主持人兼制作人早已圈粉无数的董卿必然是节目一大看点,关于节目走红本身对“中国综艺”的大局观影响她也发表过这样的见解:“我并不认为《朗读者》获得关注标志着文化节目就开始大火,但是起码它是个风向标。”

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朗读都是传播文化、传递思想、传承精神的最好手段。《朗读者》的节目编排很简单,每期会设定一个串联全场的主题词,比如第一期是“遇见”。以此为题,以诗词,散文等形式来分享嘉宾故事,感动观众。有些观众看过第一期后不由会想起《见字如面》,虽说实际《朗读者》与其在企划上并无关联。但事实上,同属三大“清流综艺”的《中国诗词大会》也曾采用过与之相似的形式,将参赛选手的“诗词人生”植入节目内核,引起观众共鸣。

问题八:另类综艺清流《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是什么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是文化类综艺节目。

文化类节目不仅要成为知识的载体,更要集趣味性、审美性于一体,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融入节目的主题选择、情景设置、规则制定等各环节,充分调动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手段,诗情画意地展示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之美、境界之美、形式之美,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设计配以卷轴效果,让诗词在画面呈现中灵动起来,第一季以“草船借箭”为理念设计赛制,“战船”“射箭”妙趣横生,第二季“飞花令”对诗环节悬念十足。

在传播手段上寻找规律,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实现多屏联动,进一步推动全民互动,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媒体传播矩阵。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全程开启移动端,吸引了四五十万观众与现场选手同步答题、吟诗作赋,实现了以大屏带动小屏、以小屏深化大屏的传播效果。《见字如面》先将读信单曲放在互联网上引发裂变式效应,形成热点话题,随后在电视和网络上同步推出合集版,引发新一轮收视热潮。适应新的传播格局,电视文化类节目要主动出击,要素先行,使多样化的节目信息在网络社群中扩散、延展,获得更广泛的传播面和更强的受众黏性。

问题九:朗读者和见字如面举办的意义升华境界

问题十:《朗读者》和《见字如面》有什么关系《见字如面》与《朗读者》比较分析

《朗读者》是一档融合素人、明星,结合自身经历,选择一篇作品进行朗读,从故事升华到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物情感的节目。

《见字如面》是黑龙江卫视推出的国内首档“明星书信朗读节目”,节目带领观众重温书信的时光和记忆,以书信这种“古老的方式”重温中国故事。

《见字如面》和《朗读者》有相似之处,同时也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见字如面》是以书信为依托,一部分是艺术再现,一部分是对书信的解读。简单明了,一封信和另外一封信之间没有必然关系,节目也是有一个个片段组成。

《朗读者》以共同的情感作为主题,朗读者对作品的选择是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情感相印证的,真实的故事依托作品由朗读者自己诠释。而且每个作品都围绕当期的一个主题,在故事与故事间的连贯性上有更好的衔接。

详情可参考网页掷地有声――《见字如面》与《朗读者》比较分析

v4.cc/News-4008606

望采纳。

二、落字为念散文

落字为念散文1

气温在兜兜转转间,才走到了应有的薄凉。这个秋天没有与众不同,树木依旧,花草仍然。增增渐渐的是随了季节的心静,从爱上文字开始,我就习惯了用文字与世界对话。在一字一句中,渗透了我对生活的所有热爱。昨夜梦回,挥不去的离愁,在初秋里,蔓延出无边的思念,开出的芦花,成片成片。

前两日,在街道的两边,就已经是落英缤纷了。树木上的碎花,落在城市的水泥地上,没有了山野间的零落的气息,却更像是为了城市里忙碌的人们,唱着一曲不经意的舒缓小曲。我路过街道,忍不住在这些落花中留连。

我不会刻意去粉饰,无论是对生活的感悟,还是对世界的看法,直白的文字里,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在其中。至此,越是深入文字的湖底,呼吸也有了一些粘稠的东西,对很多事情看的格外清晰。仿佛站在生活之外,却又挣扎在生活之中。

我们活在尘世,能懂得自己的人不多,都是在各种不尽人意中走到生命的终点。没有人会一路畅行,也没有人会坎坷一生。而我们能做到的最好的译释,就是善待自己,善待身边的人,善待缘分,善待际遇。

不能说谁对谁错,不能说谁输谁赢,跑道上我们并肩而行。或许你早了一步,到了终点,而路程都是一样,有的人只是晚了一点。都将归去,化为尘土。

我喜欢在安静的凌晨,坐在文字的温和里,写下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这些片段,像电影里的胶片,连贯起来的是可以去品读的时刻。很多人去寻找宁静,其实,在一个自己的爱好里,停留,心就是静的。

如果说生命的尽头,是一处香丘。我不怕人世间的艰辛和苦难,我不怕红尘中的坎坷和磨难。因为,就在不远,花已含笑,看着我在人间的欢喜和忧愁。

秋来,念起。我走过文字的花径,捡拾起一朵落花的幽香,不紧不慢的心意里,生长着一树的花开。为了生活,我们还是要继续下去。

落笔为念,与秋缠绵。

落字为念散文2

这样一个清秋的夜晚,窗外有很好的月色,是啊,毕竟离农历的十五刚刚过去几天而已,月亮依旧就是圆而清丽的。远远的,一层飘渺云纱,笼出朦胧的月华,静静地拥抱着倚窗而立的我,都说月凉如水,可我分明感受到了月亮的温暖,或许,那是你看我的眼神吧,带着宠溺和怜爱。

你看,我又在想你了,那么,请和我来吧,和我一起沐浴在这夜色阑珊里,我们也学学古时的文人,品茶吟月可好?你一定又会笑话我,说我的文字有太多斧凿的痕迹,太喜欢华丽的字眼去堆砌一篇不知所云的文。呵呵,每到这时,我总会反驳,爱美是天性,以美丽来博眼球,人人都浮躁,我只是随波逐流么。明明是一通歪理,却喜欢看你无奈的摇头轻叹,只因那叹息里是融不掉的是包容和怜惜啊。

看到桌上我新沏的茶了吗?上好的铁观音,安静的蕴在细腻骨瓷的茶盏里,氤氲的云雾,缭绕的淡香,你我隔案相坐,再听一听你口中渊源已久的茶经吧。我总是太笨太过急促,品不出各色茗茶微苦,微香亦或微甘的雅致,我只在意你看我咕咚吞咽时的那微微一笑,然后,你又会摇着头说,丫头,这是暴殄天物呀...今晚,就在今晚,让丫头学着文静的慢慢啜饮,把手中的茶喝到由苦而甘,直到无味,一如我对你的思念,从最初的悲痛欲绝到今晚可以从容地,微笑着和你聊一聊我们共同的回忆。

说好了,我们今晚都不许言及离殇,诉及别情,抛开积蕴在心底的所有悲喜,我们和往日一样。只是,你说,我听,或者更多时是我说,你听,这又有什么区别呢,一向,我胡乱的言语,你都是听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的呀,你说,你喜欢看丫头眉飞色舞张扬的模样。

农历十五是你的生日,你一定又装作忘记了吧,然后等着我们给你一个大大的意外的惊喜,

做恍然大悟喜不自禁状。呵呵,你的小伎俩屡试不爽,而我总是会撒着娇搂着你的脖子,声讨你,你这狡猾的老头子!引得你哈哈大笑,其实,我们都明白,偶尔的装傻,予别人,更是一种深切无私的爱呀。只是,今年的月圆依旧,桂香依旧,而你,在哪里?

那天一早,妈妈便不顾我们的阻拦,自己搭车回到你们共同居住的旧宅。我看到她眼角隐隐的泪光,已然清冷的天气,阻不住她一意前行的执拗。我知道,她是要在你们共同的家里,一个人静静地想你,回忆那些和你一起走过的或苦或乐的日子。

临近中午时去接妈妈,她正一个人默然坐在厨房里,自你走后,所有的家具摆设一概未变,厨房的角落里,有你冬天烤火的暖炉,有你最爱倚坐的扶椅,甚至还有你读报时戴的眼镜,静悄悄的躺在窗台的一角,一切,安静而完好,只有上面薄薄的灰尘,昭示着主人许久不曾搬动过的迹象....

客厅,早已被妈妈擦拭一新,地板拖得铮亮,还有你以前养的金鱼,新换了水,投放了鱼食,正欢喜而快活的畅游着,妈妈在一旁念叨,这鱼也好多年了呢,耳边,似乎又回响起昔日的那些喧闹嬉笑,跳跃着,欢呼着,如同奔跑着的孩子,因为步子太过急躁,碰撞出叮叮咚咚的声响,你的笑容总是跟在这凌乱的脚步后面,满足而慈爱。

上到二楼,这里有你宽敞明亮的工作室,暖暖的阳光,透过宽大的窗户直射进来,落在你靠窗的书案上,成摞的图纸,成堆的表格,比例尺,各类绘图板,于阳光的照射下,幽幽的散发着安静而祥和的光,那一霎那,我甚至看见你正伏案疾书,听到我来的声响,回转身,于厚厚的镜片后,抬高眼神望向我,高兴的招呼着,先下去玩儿,我这活儿挺急呢。此刻,只有那落地的挂钟依旧不疾不徐的走着,滴滴答答里,细数着逝水光阴。我伫立着,怕我的一个轻微的举动惊扰了眼前的这份宁静,怕我的一个喘息惊醒了那些一声不响在这里寂寞了太久的桌椅,和曾经异常安静的浮尘,或许,那上面栖息着的久久不愿离去的魂灵。

这样的时刻,我的心是疼痛的。这样的疼痛,伴随着每一次的想念汹涌而至,我无数次无助而悲凉的埋怨你,恨你走的决绝,怨你不给我们多些相守相聚的时日,以至于,让你的孩子,心生忧伤。

我又开始埋怨你了,说好了不说离愁的。让我再给你添杯新茶吧,窗外,月色正浓,室内的绿萝苍翠欲滴,是啊,我也开始学着养花了呢,虽然只是些简单的盆栽,却也在花开花谢里,品悟着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道理。顺手点燃了桌下的一盘檀香,不知何时起,我竟迷恋上这淡淡清香,喜欢在一室清幽里,独自看看书,听听音乐,或者什么也不做,只安静的想你,你看这缭绕袅娜的云烟,是否像我对你的记忆,悠远,绵长,还带着温暖的'味道?

这个周日,是你三周年的祭日。这两日,一直忙活着那些祭拜的用品,我明知,你是无神论者,你对这样的民俗根本不屑一顾。可是,我的私心里藏了一个小小的心愿,我渴盼着三世轮回,渴望着来生再见,我要在捎给你的那些香火里祈愿,如若你能听到我的祈祷,请在奈何水畔,三生石前刻画一个记号,让我在轮回时可以循迹而去,今生,没有做够你的女儿,来世,我还要做你最疼最爱的丫头,可好?

落字为念散文3

【一】

春天的节奏,符合着四时的流转。阳光和暖的午间,你拿着本书,站在孔子像前,打我电话。

正所谓诗酒趁年华,光景斑驳的年生里,感谢时光,感谢遇见。

提起你,总能让人想起人间三月天。晨光、花开、鸟鸣、虫叫,一片温温暖暖的景象,一片生机盎然的意思。时光在布满风尘的记忆里一点点泛黄,而心底最初的那份美好,依然像三月天里的明媚,静好安然,灼灼其华。透过指缝间的阳光,悉数生命中的美好。有生之年,只言温暖,不诉离殇。

风清幽,雨清澈,老树桃花,晨曦饮露。时光随记忆逆转,仿佛又回到雨中不辨容颜的那天,涂满天空的雨伞合着步履匆忙的脚印。同学见你给我撑伞,笑着和我说“那场面好温馨…”,我说“没看见我们都是一样的形色匆忙嘛”…

小窗日落,疏柳淡雨。几滴雨落便可横斜入诗,三两行人亦可宛转成词。雨中树下,执伞等车,单曲循环着那首《杏花弦外雨》。车,似乎是没有如约而至,等车的人还一直等在雨中。我拎这着一袋零食,跟你抱怨:怎么还没有车…偌大的马路上行人寥寥,少了往日的车水马龙,没了往日的接肩擦踵。朦胧的雨色里,颇有一种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味道,素雅、清幽、空灵,看似清凉,却因为真。诗意横生,别具风情。为流年的画卷,平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

庄子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

我曾翻阅浩如烟海的泛黄书卷,寻觅淡如水的真迹。也曾携清风同行、以日月为伴,只为一睹淡如水的真容。直到走过了几丈红尘之后,才渐渐懂得——寂寂其然,淡淡其华的友情。无关年岁,无关风月。

放假的那天中午,阳光漫漫,清风徐来,吹皱了一池春水。徒步走在街上,谈笑等闲间,讨论着哪家菜馆好吃。后来去了一间颇有点历史年岁的小店——洪七公叫花鸡。淡绿色的桌椅,清淡、舒心,也透露着风霜的痕迹。

店里人少,随心而坐。正午的阳光深浅相宜,落满身旁。不知风在哪个山脚摇落一阵桃花雨,弗身而过,衣上沾惹一袭香。仿佛饭菜里都满是春日光景的味道。

时光悠悠,春意柔柔,饭菜一桌,满口留香。

【三】

流年一笔,以光阴为笺,携风月入墨,用一树一树的花开铺就往事。细蕊飘落衣袂,淡影依偎。浅浅遇,深深藏。他年词笔,将旧时光里的遇见,化为绕指柔的唯美。

软丈红尘,人海苍茫。于千万人海中遇见。犹记得,初见你时,校园里的梧桐树刚刚绽出新绿。后来时光翩然轻擦,树梢的风,把梧叶从浅绿吹成了金黄。

遥想起你的高中岁月,露珠未凝干的清晨,时常坐在我后面吃早饭。细细碎碎的阳光打在你身上,满是耀眼的金黄。

在蒹葭苍苍的时令里,在花瓣萎落尘埃的季节里。清风一剪,叶落满怀,你笑说把校服送我,留为纪念。

微雨杏花的春日,杨柳风吹面不寒。坐在窗前,隔着一程山水,执一只素笔,写阳光满地,写二月桃花,写叶片上的脉络,写满悲欣交集的时光。

流年偷换,桃花灼灼,时光之外,素手温一壶竹叶青,浸染浮华,留半盏茶香。浅墨素笺,清风一念,落字为暖。

落字为念散文4

常说,见字如面,字如其人。我想,前人如此说,并不是无道理的。

看到那个人的字,即可大概推断知了那个人的性格。

字潦草,想来那人的性格也马虎。字工整,想来那人的性格或者太过循规蹈矩。我是喜欢两者之间的那种字。工整得来,又有点草。看起来不死板,很生动。

数来数去,身边字写得好的基本没有几个,符舍我的要求的更是少之又少。

父亲在生时公认的字写得好,每每单位有什么文书报告,都是由父亲来撰写,可是依然觉得,父亲的字太过循规蹈矩。一笔一画,都工工整整,少有潦草涂改的迹象。

所以后来,父亲的一生,果真如他的字一样,认真,工整,循规蹈矩。有力量,可是那都是死力。

常想起这四个字“字为心声”。

不管是一个字,还是一篇文,多少也可从中看到一个人的心声。字如其人,字为心声,一点也不假。

没有遗传到父亲那样工工整整的字,而是与他反道而行,我的字,潦草加无力。或者,这也是性格使然。

可是,曾经有一次,在外办事填表时,想不到的是居然有人说我的字漂亮。

我当时傻笑着回他,“这字也叫靓?”真是无道理,难懂其中的奥秘。

想来,那人也是个潦草之人。

现代人做事都电脑化了,在键盘上上下翻飞,字就出来了,文章也出来了。

真正用笔写字是越来越少了。

有些怀念以前写信的年代。一封信,一个字,一句话,无不是一份心声,一次会晤,一宿倾谈。

工整的,潦草的,那时那刻的心绪,尽在那一笔一画间跳动,白纸黑字,墨香心香。

年轻时的许多书信,翻开重读,那些人,那些岁月,虽然大多已没有再联系,可当你再次打开那一页页尘封已久的信笺时,依然可以闻到泛黄纸片里潮湿的温度,依然可以感觉到岁月的厚重和深沉。

与表妹琳的书信最多,而且大多都是长信,好几页纸,那时候年轻,希望憧憬只想与人分享,忧伤快乐也不能深藏于心,于是,天南地北,天马行空,小幸福,小快乐或是小忧伤都成了白纸黑字,都成了心香墨香。

初识我家柴火夫时,他就给了我一大札他与他的同学朋友的通信,说是一笔财富,叫我好好读,从而更了解他。

字为心声,一个字,一句话,无不透露了其中的信息,而落笔为念间,也映照出那时那刻,那年那月你所要表达的悲伤欢喜。

琳的字多为钢笔字,时有铅笔字,毛笔字,是我喜欢的带点草的那种,时至今日,二十多年过去了,字在,情谊可就一点一点的疏淡,岁月已把我们带到了不同的生活轨道上,就那么的遥遥相望着。

这一种相望,与更多的人的相望,在静默的时光里不能不说也是一道美好的风景。

秀红,莲,良,清,青,海林,江,琳……

一封,两封,三封。一个,两个,三个。一年,两年,三年……

待到岁月老去,亦依然可以见字如面,透过那些薄薄的纸片,重回美好的时光。

现在的记录,也当是一封封久违了的书信吧,别问寄给谁,寄予走过的岁月,寄予还没到来的日子,寄予那些已走远的人,寄予多年后的你,和我吧。

落字为念,愿时光如初,岁月静好。

三、木心何人***见字如面*********二

读《木心遗稿》(二),一旦拿起来让人茶饭不顾,忍不住一口接一口读下去。语言之高妙,拙口难言,尤取个人认为特别可叹的句子略以记之,挂一漏万。

木心对自己下起手来可谓心狠手辣,丝毫不念旧情。言语中常常讥讽自己虚度人生,没啥值得夸赞的功绩。对于来自家乡乌镇的好意,建故居,塑铜像,均一一辞绝。

对于自己喜爱的作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画家不吝其词,但也不留情面。

比如认为鲁迅是最有才华的两人之一,但鲁迅完全不懂尼采。最有才华的另一人张爱玲,错赴了美国,小家子气得很,自己文中出现一个美丽的女子都要心生嫉妒。

木心其人到底如何,还是直接从他的文字去略窥一二吧。

•话不能说死,留下余地,便是生地。

•每晚临睡前,热水濯足,有助于减轻悲尽观主义。

•生之乐事无过于春野池塘边舀蝌蚪。

•最后的豪言壮语是:管它呢,我总要活下去。

•艺术家一生努力的是免于老年穷困。

•植物开花的时候,是植物最快乐的时候。

•这样雪花飘下来那般地爱你。

•张爱玲的悲惨,不是才气尽了,写不出了,而是才气照样有,而且炉火更纯青,可是生活折腾得她负荷不了,生理心理都发生扭曲。她脱出了世俗生活的常规,连续不断的感冒,这里那里的牙痛,避之不去的虱灾。她的困境的模式是公主落难,活在皇宫里,她是正常无差池的。

•快乐都相似,悲伤不一样。

•福楼拜《一颗简单的心》炉火纯青。

批注:该作读来,与《少年维特之烦恼》《追忆似水年华》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呓语般的自述,让读者有“我”之代入感,也是木心擅长的表达方式。难怪这几篇皆是他爱的。

•文章要写到经得起自己看,才好。我最怕重阅旧作,写的什么哟,满纸荒唐,一派胡言。

•读者在评论着我的诗、散文、小说,我在洗袜子、衬衫,厨房里还有一堆杯碟碗盘。

•慢慢来,才能速战速决。

•到底是一代失去了宗师呢,还是宗师失去了一代?

•鲁迅有才而窄(世界观),张爱玲有才而偏(人生观)。

批注:木心认为,“五四”以来,有“才华”之人唯独鲁迅、张爱玲二人,其他都是芸芸众士,“才华”那是干净没有的。

•怎么电影电视上的青年明星都老成这样了。

•这是一个常识的世界,要超出常识,世界就灭了你。

•张爱玲至死也恨胡兰成,说明至死也忘不了他。浪子往往有人痴心于他的,而且不止一个。“才子佳人”还不算绝配,绝配的是“浪子佳人”。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人人都以为宿命的悲叹,其实是积极有为的策励。命运不由人,性格可以变好的呀。

•衡量一个作家的等级,看其四“名”:1.笔名;2.书名;3.篇名;4.姓名(文中人物的姓名)。四者佳,应是好作家。三者家,遗憾。二者佳,靠不住。四者俱差,劣劣不足道。

•张爱玲的傲,傲得天真明朗。这傲用在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是好,但用在七十年代的纽约,坏事了。

•晨露,夜哭过了。

•爱艺术易,被艺术爱难。

•你去想,没有一种快乐是不付代价的。快乐的代价可以使你闻风丧胆。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自画像,他的意思是,若为女,当如是。

•外行不足道,内行看门道,在行讲味道。

•四月是个最残忍的季节,因为要报税。

批注:与报税的木心握手,同觉四月是个残忍的季节,因为要报账。

•绘画是我的女儿,文学是我的儿子,我流亡海外,卖儿卖女过日子。

•人道是:早饭吃得好,午饭吃得饱,晚饭吃得少。我则比较简单:早饭吃得好,午饭吃得好,晚饭吃得好。

批注:想起鲁迅的句子: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穷人的嘴里,多的是发财的消息。

•哀矜而勿喜。

批注:张爱玲的句子,可谓木心最爱的一句,反复引用,乐此不疲。

•无奈万念俱寂后,偏有绮思绕云山。

批注:瞿秋白狱中诗句,也是木心极爱,常用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叹惜知音难觅。

今日更新
热门排行
随机文章
热评文章
精选文章